广西道尚文化首页    清扬子诗    长歌怀屈子,忧思寄端阳 清扬子原创长篇歌行《端阳歌》诗作点评

长歌怀屈子,忧思寄端阳 清扬子原创长篇歌行《端阳歌》诗作点评

长歌怀屈子,忧思寄端阳
 

《端阳歌》是清扬子一首饱含深情与深刻思考的长诗,借端阳节对屈原的追怀,融入了对历史、现实、社会诸多现象的喟叹,情感跌宕起伏,思想纵横捭阖。
 
诗开篇以个人成长经历为引,从幼时贪吃粽子、少年倾慕龙舟,到成年知晓屈原投江,情感从单纯的节日喜爱过渡到对屈原崇高志向的敬仰,自然流畅又层层递进。“正则志行高且洁,中烧七尺男儿血”,短短两句,将屈原高洁的品格与满腔热血展现得淋漓尽致,凸显诗人对其的敬重。
 
诗中大量篇幅描绘屈原的遭遇与心境,“男儿见弃沅湘边,敷衽蓬头固穷节”,刻画了屈原被放逐后坚守气节的形象;“树蕙滋兰云水间,蓬头散发走如癫”,展现他在困境中仍追求美好,却又因理想难以实现而近乎癫狂的状态 ,读来令人动容。“郁悒离骚付素䇳。诗成沥血笑徒劳,竞进贪婪欣尔曹”,对屈原创作《离骚》的无奈与小人得势的愤懑溢于言表。
 
在对屈原的缅怀中,诗人将笔触延伸到对现实的思考。“君不见负重从来绝外侮,忠君不若为民主”“君不见君臣高义古难求,死直愚忠早合休”,体现出诗人突破传统观念,对民主思想的推崇,以及对盲目忠君和愚忠的批判,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同时,诗中紧密联系当下社会现象,“庚子江城行大疫,几番封禁少人迹。民生凋敝众生疲,辗转三秋贫到赤”,如实记录疫情下民生的艰难;“江南鱼米膏腴地,水旱数然为大较”“开封前岁陷汪洋,渐次汪洋如探汤”,对自然灾害频发的描写,表达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 。“朋党便便鸣瓦釜,群魔乱舞苦蒸黎”,则是对社会乱象、小人当道的辛辣讽刺。
 
艺术手法上,全诗多用典故,从屈原的相关典故到“苌弘化碧”等,信手拈来,丰富了诗歌内涵;长短句结合,节奏明快又富有变化,时而急促抒发愤懑,时而舒缓表达缅怀,情感表达收放自如。诗句充满画面感,如“高冠岌岌佩陆离,兰芷菲菲何足异”,屈原的形象跃然纸上 。
 
《端阳歌》不只是一首简单的节日怀古诗,更是诗人对历史、现实、理想与人性的深度剖析,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 。

《端阳歌》原作如下所示:

 

《端阳歌》
作者:清扬子
幼贪角黍口流涎,少慕龙舟望凯旋。
及长方知投江事,高山仰止钦其志。
正则志行高且洁,中烧七尺男儿血。
男儿见弃沅湘边,敷衽蓬头固穷节。
树蕙滋兰云水间,蓬头散发走如癫。
如癫奔走知何益,郁悒离骚付素䇳。
诗成沥血笑徒劳,竞进贪婪欣尔曹。
故国飘摇传噩耗,行吟歌哭赴波涛。
忠魂毅魄徒成颂,鼙鼓龙舟岂堪用。
楚些灵仪无寸功,蒲觞箬粽殷勤奉。
况怀屈子陈辞穆穆,每逢端阳涕泪浪浪。
博謇好脩原非罪,明哲全身诚为贵。
身将不保复何为,卷土重来知也未。
君不见负重从来绝外侮,忠君不若为民主。
君不见君臣高义古难求,死直愚忠早合休。
君不见浴血疆场武穆殇,识时忠武战八方。
廊庙江湖任去来,穷达两由誇泰岱。
胡为亲痛仇者快,楚泽怀沙傥为诫。
云在中天芷在沅,孰为楚子洗沈冤。
沈冤未雪楚先亡,秦楚分明出一源。
同源血脉自绵延,旨酒盘飧奉昔贤。
已矣前贤忠与义,九歌天问世流传。
今岁人谁夺锦标,欢声雷动干云表。
乍息龙舟声渐杳,由人醒醉沧波渺。
沧波浩渺恨悠悠,日夜东流不得休。
千载衔觞追往事,一朝芜笔缅前脩。
世事羞从纸上谈,尧天赤帜现优昙。
情牵文正忧和乐,话及灵均酒半酣。
半酣谓我醒耶醉,鼎食钟鸣非所志。
兴尽青衫遁且休,扁舟一棹回天地。
扁舟且向五湖游,正好舟头下钓钩。
无饵直钩期愿者,浮槎待月更萌鸥。
坐对眠鸥思不寐,魂兮楚子倏然至。
高冠岌岌佩陆离,兰芷菲菲何足异。
倒履趋迎适相见,风姿想望今当面。
相逢恨晚复相亲,咳唾珠矶劳笔砚。
万语纷繁不识言,殷忧沉陆固知源。
礼崩乐坏江河下,凭谁慧眼瞰中原。
堪嗟赤子渐行迷,悔弃黄钟效逆夷。
朋党便便鸣瓦釜,群魔乱舞苦蒸黎。
猖披竞进惟无厌,人心不足贪复占。
所急同胞矩矱无,圣哲茂行长为念。
屈子云,天公震怒还颜色,专利愚夫岂尽得。
庚子江城行大疫,几番封禁少人迹。
民生凋敝众生疲,辗转三秋贫到赤。
京洛扬尘白日暝,关河暗夜毒龙腥。
黄沙滚滚青天失,末世如来岂得宁。
渐暖奈何温室效,杀机天发灾先兆。
江南鱼米膏腴地,水旱数然为大较。
海雨天风接混茫,天灾人祸两相当。
开封前岁陷汪洋,渐次汪洋如探汤。
陇西六月纷飞雪,几度苌弘凝碧血。
屡见冰山水面呈,请兵十万诛妖孽。
斯人震惧杞忧思,咎谴来时欲何之?
斯人忧愤何时竭,醒时惟见当头月。
湘累去矣水云苍,不见忠魂曙月凉。
茫然试作端阳歌,怅不成歌可奈何。

 

端阳歌 清扬子原创古体诗词 清扬子诗词 清扬子歌行 道尚文化原创格律诗词 诗词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