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扬子原创诗词七律《乙巳贱降奉母》诗歌及点评
《乙巳贱降奉母》
作者:清扬子
适逢母难感吟讴,久惯天涯又一秋。
心念萱堂乍停箸,身悭彩服未回舟。
何期夜月如钩瘦,无报春晖似水稠。
且趁微醺舒远目,万家灯火复登楼。
以下是对《乙巳贱降奉母》这首诗的解析:
创作背景与主题:从诗题“乙巳贱降奉母”可知,“贱降”是对自己生日的谦称,诗人在乙巳年生日这天写了这首诗来表达对母亲的情感。整首诗围绕着生日时对母亲的感恩、思念以及自己未能尽孝的愧疚等情感展开。
首联:“适逢母难感吟讴,久惯天涯又一秋”。“母难”指自己出生时母亲所经历的苦难,“吟讴”即吟诗。诗人说正逢自己生日,有感而发,吟诗表达情感。“久惯天涯”表明诗人长期漂泊在外,“又一秋”则说明时光流逝,又过了一年。这一联既点明了写诗的缘由,又交代了自己的处境和时间的流转。
颔联:“心念萱堂乍停箸,身悭彩服未回舟”。“萱堂”常用来指代母亲,“乍停箸”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吃饭时突然因思念母亲而停下筷子的情景。“彩服”用了“彩衣娱亲”的典故,说的是老莱子年近七十,穿着彩衣扮成幼儿逗父母开心,“身悭彩服”意思是自己没有像老莱子那样尽孝,“未回舟”表示自己还漂泊在外,不能回到母亲身边尽孝,体现出深深的愧疚之情。
颈联:“何期夜月如钩瘦,无报春晖似水稠”。“夜月如钩瘦”描绘出夜晚的月亮像弯弯的钩子,且给人一种清瘦、孤寂的感觉,借景抒情,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无报春晖”化用孟郊《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意,“稠”字在这里形容母爱像水一样“浓稠”,有深厚、浓郁、丰富的意思。诗人用“稠”字生动地表现出母爱的醇厚与深沉,强调了母爱的程度之深,就像浓稠的液体,无法轻易稀释,形象地传达出母爱的厚重和自己难以报答的情感以及法尽孝的遗憾。
尾联:“且趁微醺舒远目,万家灯火复登楼”。“微醺”表明诗人有些许醉意,在这种状态下“舒远目”,即向远处眺望。“万家灯火”描绘出夜晚城市中灯火通明的景象,“复登楼”说明诗人再次登上高楼,在醉意和万家灯火的映衬下,诗人的孤独感和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更加深沉。
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多种意象和典故,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在生日时对母亲的感恩、思念以及因漂泊在外未能尽孝的愧疚等复杂情感,语言典雅,富有韵味。